欢迎访问沧州市机构编制网!
联系我们
外地传真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法规与理论>外地传真

“证照分离”扩容,清理百余项行政许可

发布日期:2017-09-29 09:02 信息来源:沧州市机构编制网 访问量:?

“证照分离”扩容,清理百余项行政许可


     综合新华社上海9月25日电(记者周琳、赵文君、何欣荣)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25日在上海召开的“证照分离”现场会上表示,浦东新区率先开展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将向全国10个自贸试验区和具备条件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新区等更大范围“扩容”。

  据介绍,上海浦东新区2015年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涉及116个行政许可事项,减少了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事务的干预,促进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上海市工商局局长陈学军说,按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强化准入管理等5种方式进行改革试验,使得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试点至今,37项事项的改革举措已在上海全覆盖,17项改革举措被国家有关部委采纳并在全国推行。

  马正其说,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外,把营业执照与能分离的许可类证相分离,并根据地方实际采取其他管理办法,实现持照即可经营。努力从“重审批”转向“重监管”,将“证照分离”试点改革和“双告知”“双随机”抽查等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近三年来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9330.73万户;全国平均每天新增企业数量由2013年的0.69万户上升到现在的1.64万户,翻了一倍多。近三年来,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提高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

    八成企业“点赞”:“当场就能拿到行政许可”

  八成受访企业认为企业注册和经营便利程度高;办证不仅门槛降低,时间更是大幅缩短,有些“当场就能拿到”。

  作为我国首家外资职业培训机构,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从注册登记、筹建到开业,历时仅三个月,这就得益于改革试点中的告知承诺制。据悉,培训机构领取营业执照后,需要到人社部门申请筹建。现在签署《告知承诺书》后,当场就能取得同意筹建的行政许可,而以前需要10—20个工作日。

  根据上海市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针对557个企业样本的评估,认为“证照分离”改革后,企业注册便利程度和企业经营便利程度高、较高的分别占到87%和85%。

  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管捍东说,“证照”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试点“证照分离”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审批方式,加强综合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使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减证”带动“简政”:更好厘清市场政府关系

  “证照分离”试点,是继企业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之后,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第三阶段。如果说“实缴改认缴”松绑了企业注册时的资金“紧箍咒”,“先照后证”打开了注册时的“玻璃门”,那“证照分离”则是将属于市场的还给市场。

  陈学军说,“证照分离”的原则之一,是对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有效实现行业自律管理的事项,取消行政审批,实行行业自律管理,允许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后直接开展相关经营活动。

  这一改革正在倒逼政府职能加快转变。随着改革实施,企业准入和经营门槛不断降低,政府职责从以事前审批为主,逐渐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去年下半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自贸区和浦东新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强调要形成市场自律、业界自治、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四位一体”的综合监管格局。

  马正其说,“先照后证”是把审批后置、平移了,而“证照分离”则是清理这些被后置的审批选项。凡是该由市场调控的,就交由市场去调控。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是要改变以审批发证为主要方式的传统管理体制,革除与审批发证相关联的寻租权力和不正当利益,改变与审批发证相伴的“看家本领”,探索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和监管平台。

    监管“闭环”:更好地“管”服务更大地“放”


  陈学军表示,目前上海市浦东新区依托上海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和浦东新区政务云体系,积极探索构建了“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许可办理机制和“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监管协同机制,构筑覆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六个“双”的政府监管闭环。

  “简政放权绝不是一放了之,放和管是两个轮子。”马正其说,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要坚持“放”“管”结合、双轮驱动,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对改革涉及的各审批项目逐项落实监管职责,防止“自由落体”。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陆方舟表示,下一步浦东新区还将继续加强面上统筹,使“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与自贸试验区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执法体制改革等联动推进,与“互联网+政务服务”、信用体系建设等配套推进,放大改革措施叠加效应。同时完善监督评估机制,把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评估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信息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9月26日

联系地址:沧州市运河区解放西路40号    邮政编码:061001    电话:0317-2027171

备案号:冀ICP备15025047号-1    沧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